新貨幣戰國時代!為什麼做資產配置要關注央行數位貨幣?
各行各業都在數位化,金融圈也不例外。我們已過著使用信用卡、電子票證、行動支付等更多元支付的生活,台灣也將有三間無實體櫃檯的純網銀要開業了。數位貨幣,是國家體系參與無現金生活、新貨幣戰國時代的下一步。今天的對談,將從總體經濟的角度,帶大家瞭解央行數位貨幣(CBDC,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),同時了解新世代的貨幣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投資? 討論主題包括:
- 央行數位貨幣是什麼?只是傳統貨幣數位化嗎?
- 央行數位貨幣跟 Line pay 行動支付、比特幣加密貨幣,有什麼不同?
- 數位貨幣怎麼出現的?央行為什麼要推數位貨幣?
- 數位貨幣會跟加密貨幣一樣,會以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嗎?央行又如何保有監管力與貨幣政策地位?
- 從他國央行數位貨幣的發展,我們觀察和學到什麼?
- 央行數位貨幣跟我有什麼關係?對投資有什麼好處?
- 為什麼投資要關心總體經濟?總經研究者會怎麼做資產配置?
- 以總經角度來看,目前景氣處在哪個階段?有什麼重要的投資提醒與建議嗎?
央行數位貨幣是什麼?只是傳統貨幣數位化嗎?
央行數位貨幣(CBDC)是由各國央行推出的數位化貨幣,初期央行均視其為現金的補充。具有法定支付能力(法償地位),政府有法律保障它的效力和使用的廣泛性。故央行數位貨幣跟傳統貨幣一樣,到哪裡都可以使用。
除了法定支付能力,數位貨幣跟傳統貨幣一樣,要取得民眾的信任,才能廣泛流通。台灣的央行印製鈔票時,會準備外匯存底,避免民眾對新台幣失去信心,造成貨幣失去價值。而各國央行數位貨幣,也會有建立民眾信心的相對應政策和方法。
央行數位貨幣和 Line pay 等行動支付、比特幣等加密貨幣,有什麼不同?
最大的不同,是行動支付與加密貨幣沒有法定支付能力。所以並不是每個店家都會接受消費者的行動支付,更不提很多國家都不允許作為一般交易使用的加密貨幣了。目前加密貨幣雖然持續普及,但在支付部分只有在少數被投資人信任的平台或交易圈,才有應用的機會。就是因為加密貨幣沒有法定支付能力,因此其價值是其應用技術前景決定。
數位貨幣怎麼出現的?央行為什麼要推數位貨幣?
貨幣是主權的象徵。數位貨幣能輕易跨越國界,更可能影響經濟主權。2019 年臉書預計推出 Libra(天秤幣),因臉書活躍使用者高達三十億人,歐盟擔憂歐元被資金替代波及,大力反對,逐漸促成各國央行發展各自的數位貨幣。
對政府來說,推動數位貨幣能節省財政成本、有效推動貨幣政策、降低民間企業經營成本、更能加速國家經濟發展。
以電子支付的使用經驗來想像,我們因信任 LINE pay,把錢放在裡面做交易。而央行推動數位貨幣、取得民眾信任後,能讓市場上更多資金從民間的電子支付生態圈,轉到國家數位貨幣裡,使其能更有效進行監管與推動貨幣政策。
在跨國交易上,數位貨幣能改善傳統貨幣跨境流動性差,信用卡、電匯要手續費而衍生的成本與延遲問題。數位貨幣帶來的更低成本的跨國交易,也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。
數位貨幣會跟加密貨幣一樣,會以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嗎?央行又如何保有監管力與貨幣政策地位?
台灣央行為了讓民眾能像對傳統貨幣一樣地信任數位貨幣,會兼顧交易效率與隱私,不會完全去中心化,也不會全面地使用區塊鏈技術。也因此,能維持它的監管力與貨幣政策地位。
加密貨幣使用分散式帳本,大家都看得到交易資料。但央行為了要讓民眾信任,不會採用完全去中心化的機制,目的是讓民眾保有較高的隱私性,並維持民眾的信賴。
從他國數位貨幣的發展,我們觀察和學到什麼?
巴哈馬是全世界第一個使用央行數位貨幣的國家,稱為「沙錢」,該國人口少、分散居住在數百個小島上,故要進行現金交易及傳統金融服務,極為困難。以上背景,加上行動裝置的普及,使巴哈馬的金融發展直接進入行動支付時代,利於數位貨幣的發展。
很多國家,例如中國,都正在或準備推動數位貨幣,初步預計作為現金的補充或一般交易使用。從這些國家數位貨幣的發展脈絡、結果與可見的問題,如中國數位貨幣可能有監控公民的疑慮,都可作為台灣的參考與想像。
數位貨幣跟我有什麼關係?對投資有什麼好處?
央行為了讓民眾有更高的持有與使用數位貨幣的意願,可能會讓數位貨幣的利率更好、甚至持有便可有利息收入。故使用數位貨幣可以增加收入、省費用、更有效率地儲蓄與投資。
而數位貨幣普及後,大家會更習慣使用電子支付。企業的營運成本降低,加上政府支持,電子支付相關產業會繼續規模化成長,會有如電動車、半導體產業般的高速成長前景。故投資人可考慮將一部分的資金配置到電子支付相關的 ETF,進行長期佈局。
為什麼投資要關心總體經濟?總經研究者會怎麼做資產配置?
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是兩種切入投資的角度,都是分析資訊來幫助我們建立投資的邏輯。在總體經濟上,我們關心一個經濟體(國家、區域或一群人)的經濟行為與相關數據,如 GDP。而在個體經濟中,我們則關注個體行為,像個人去工作、公司雇用人、政府制定政策等。
關心總體經濟,能更掌握自己的投資與世界局勢的關係,讓投資在大趨勢與數據的輔助下,獲得更好的報酬。 關注總體經濟者,會借鑑歷史的發展,歸納事件和人類的行為,也在其中找出重複的循環和規則,據以決定投資方向。
資產配置是將財產分配到各種投資理財工具上,如現金、股票、房子、保險。好的資產配置除了多元分散風險外,總經研究者會建議在佈局大盤後,再做一些長線投資,像配置在代表大盤的指數,並可以將部分資產更積極佈局半導體、電動車、電子支付等未來熱門產業的 ETF,透過多元配置,分散市場波動造成的衝擊。
以總經角度來看,目前景氣處在哪個階段?有什麼重要的投資提醒與建議嗎?
目前處在復甦期,上半年趨勢無虞。現在所有的財經政策,都會變動地很大、很快。去年因在景氣谷底,所以今年上半年相關經濟數據都大幅回升,而下半年景氣是否能延續,可以觀察美國零售絕對值、非農就業數據,看動能能否延續,並繼續支持景氣。
以總經角度來看,半導體、電動車、電子支付等未來熱門產業的趨勢,三、五年間都會持續成長,即便景氣短期放緩,長線仍有規模增長優勢,適合長期配置相關 ETF 標的。
另外,市場關注的通膨議題,短期內也不用太擔心。 對照過去金融危機,低谷後的第一次通膨,是低於基期標準造成的結果,並不是真的通膨。故仍和上面的建議一樣,關心總經的發展、持續觀察、配置未來熱門產業的標的。